Copyright ©2019-2021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本站非官方支持所有品牌查重的查重平台,所有报告均为正品,除特殊声明外所有报告编码均支持官方验证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1000589号-2.
锅子哥观点:近期,学术圈被挖出来一位大拿论文灌水事件,让网友们重新对学术乱象进行了炮轰。怎么回事呢?
有一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桂冠,不要以为他摘取了桂冠,他真的叫“桂冠”。
锅子哥查阅了一下他的资料: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创人才)等等,共计8、9个头衔,总之很厉害的样子。
这样一位优秀的教授,怎么会成为众矢之的呢?
原因就在于他的“勤奋”!你没看错,太优秀所以被网友所妒忌!
桂冠教授被广大网友质疑的原因是:该教授在2017-2020年前,三年半共发表了300多篇IEEE论文。
也就是说,这位教授4天就要公布1篇论文,所以,大家都在质疑他的论文质量能有多高?
不是学术圈的各位可能都不太了解这个 IEEE Access是啥?
简单说,就是学术期刊,学生为了毕业,为了达标发论文都需要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而这个期刊的特点,就是“相对容易”。
(A)投稿体量大。相对于SCI期刊,全年大概300-1000篇,而IEEE Acess 2018年的稿量约2.5万,录用6600篇左右,其中,50篇IEEE Open Access,被很多学术内人士戏称为“延毕清退的救命稻草”,所以,业内人普遍认为,其文章平均水平很难保证,浑水摸鱼的情况大有人在。
(B)价格不菲。Open Access发一篇论文要1750美元,也就是一万多人民币。如果有50篇,一共需要50多万,也就是说这个学术的费用也是很高昂啊!
当然,现在的学术论文,由导师亲自手把手写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大都是自己的学生搞出来的,我们在这里不懂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只能说他们师生的确是非常勤奋了。
作为学术圈的人士,他们的勤奋会被人诟病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IEEE Accsee的鱼龙混杂和价格高昂,如果有实力为啥不去更专业和高端的期刊发表呢?
还有,目前学术圈的经济乱象也警醒人们,千万不要打着学术的名义圈钱,否则得不偿失!
文献的作者太多时,可以注明两到三名作者,然后在其后加“等”字。
注意引用参考文献时有几种常见的错误做法:
1、引用连自己都没看过的二手文献,虽然很省事,不过引用是否准确恰当很难保证。
2、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论文正文引用的内容不一致,具体表现为论文正文标注引用的内容和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对不上,驴唇不对马嘴。
3、切记不要只引用自己的论文,这样的作者是存在的,对于国内的期刊而言也许会给这样的作者修改补充的机会,对于国外期刊往往直接是退稿的,只引用自己的论文,无论你在所涉领域有多么高的成就也要谦虚,对于编辑和审稿人看来,往往认为该作者对其研究领域的进展不够了解,研究课题也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
4、参考文献引用过多,时间长。大家都知道应该使用和引用参考文献,但切记并不是参考文献引用得越多越好,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进步,许多前沿期刊会被国内作者看到,并第一时间引用,因此在引用文献的时候如有条件可引用近一两年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
5、对于国内期刊而言,有些作者阅读了比较偏冷的英译版的文献,在引用的时候却是英文原著的,这样是不可取的,可以直接引用中文译著的。
6、参考文献引用类型太过单一。